流动式起重机检测技术要点与现场安全管控
时间:2025-03-31 15:50:46 点击次数:0次
流动式起重机检测需遵循移动机械与起重设备双重标准:
- TSG 51-2023《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》:规定行驶状态抗倾覆稳定性、支腿伸出长度偏差(≤±2%)、液压系统泄漏量限值(≤10mL/min)。
- GB/T 6068《流动式起重机作业噪声限值》:发动机怠速噪声≤85dB,作业时司机耳旁噪声≤90dB,保障操作环境安全。
- JB/T 10203《流动式起重机液压系统》:明确液压油清洁度等级(NAS 1638 9 级以内)、滤芯更换周期(通常 500 小时)等液压系统要求。
- 轮胎 / 履带状态检查:
- 汽车吊:测量轮胎花纹深度(≥3.2mm),胎压需符合说明书要求(误差 ±5%),胎侧裂纹超过 5mm 时更换。
- 履带吊:检查履带板磨损(齿高减少≤20%),履带张紧度通过下垂量测试(悬空跨度中点下垂≤50mm)。
- 支腿系统检测:
- 机械支腿:检查销轴润滑状态,支腿与车架连接螺栓扭矩(M30 螺栓≥800N・m),侧向晃动量≤2mm。
- 液压支腿:测试支腿油缸沉降量(15 分钟内≤10mm),密封件老化导致的渗油需及时更换。
- 油液品质分析:
- 定期取样检测粘度(40℃时偏差≤±10%)、水分(≤0.1%)、酸值(≤0.3mgKOH/g),污染度超标时需过滤或换油。
- 液压泵与马达:运行时监测油温(正常≤80℃),异常温升(>10℃/10 分钟)可能是泵内泄漏或滤芯堵塞所致。
- 钢丝绳与吊钩检测:
- 随车起重机:关注变幅钢丝绳的 “跳槽” 风险,卷筒侧板高度需高于最外层钢丝绳 2 倍直径。
- 吊钩防脱钩装置:动作灵活,闭合间隙≤2mm,防止吊装时索具意外脱落。
- 力矩限制器校验:
- 结合臂长、幅度、仰角参数,输入额定载荷数据,进行 1.1 倍超载试验,验证声光报警与动力切断功能(响应时间≤2 秒)。
- 汽车吊需特别测试 “水平支腿未伸全” 时的联锁保护,确保未完全支腿时无法进行吊装作业。
- 防碰撞与风速仪检测:
- 多机作业场景:测试防撞装置的雷达测距精度(误差≤±0.5m),确保相邻起重机间距<5m 时触发报警。
- 露天作业时:风速仪需在≥11 级风(28.5m/s)时强制停止作业,校验传感器校准周期(每年一次)。
案例:某桥梁工程汽车吊倾覆事故
检测发现,事故吊车左前支腿液压油缸密封件破损,作业中发生缓慢沉降,导致实际支撑力不足。司机未按规定在支腿下铺垫枕木(增大接地面积),且超载 15% 作业,最终引发倾覆。整改措施:①每次作业前用水平仪检查支腿平台平整度(偏差≤1°);②安装支腿压力传感器,实时监控各支腿受力均衡性;③严格执行 “十不吊” 规范,禁止超载与违规操作。
- 作业前检查(每日):
- 空载试运行各机构,测试制动响应时间(起升机构制动下滑量≤50mm),检查钢丝绳润滑状态(每周涂抹专用润滑脂)。
- 核对力矩限制器显示的臂长、幅度数据与实际工况一致性,误差>2% 时重新校准。
- 定期全面检测(每半年):
- 液压系统压力测试:主油路压力需达到额定值(误差 ±5%),溢流阀开启压力为额定压力 1.1 倍,确保过载保护有效。
- 结构应力检测:使用应变仪测量起重臂根部、变幅油缸铰接点等高应力区,应力值超过材料屈服强度 80% 时需加固。
- 特殊工况检测:
- 冬季低温:检查液压油低温流动性(选用 - 35℃粘度等级),启动前预热液压系统至 25℃以上。
- 高原作业:校验发动机功率补偿装置,海拔每升高 1000m,额定起重量需降低 5%-8%。
- 日常巡检:司机记录支腿伸缩时间、各机构运行异响,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排查。
- 专项检测:
- 轮胎式起重机:每年进行一次制动性能检测,测量制动距离(30km/h 时≤8m),刹车片磨损超过原厚度 30% 时更换。
- 履带式起重机:每 2000 小时拆解履带链节,清除泥沙并润滑销轴,避免销轴咬死导致履带断裂。
- 信息化管理:安装车载智能终端,实时上传作业参数(载荷、幅度、倾角)至监管平台,超限自动触发远程锁机,实现 “人、机、环境” 一体化监控。
流动式起重机的检测需聚焦移动性能与吊装安全的双重要求,尤其关注支腿可靠性、液压系统稳定性及安全装置有效性。通过严格执行作业前检查、定期压力测试与应力分析,结合智能监控技术,可有效预防倾覆、超载等事故。施工单位应建立 “检测 - 整改 - 验收” 闭环流程,确保流动式起重机在复杂工况下安全高效作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