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小型起重设备检测技术规范与日常维护要点
时间:2025-03-31 15:52:52 点击次数:0次
轻小型起重设备检测依据专用标准,强调便携性与可靠性:
- TSG 51-2023《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》:规定电动葫芦钢丝绳直径偏差(≤-1%)、制动下滑量(≤100mm)、额定电压波动允许范围(±10%)。
- JB/T 9008《钢丝绳电动葫芦》:明确减速器齿轮接触斑点(沿齿高≥40%,沿齿长≥50%)、绝缘电阻(主回路≥1MΩ)等技术要求。
- GB/T 10603《手动葫芦》:对手拉葫芦的链轮磨损(齿厚减薄≤10%)、链条塑性变形(伸长量≤2%)作出限制。
- 起升与运行机构:
- 制动系统:断电后测试吊钩下滑量(额定载荷下≤80mm),制动环与后端盖间隙需≤0.3mm,磨损超限需更换摩擦片。
- 钢丝绳卷绕:卷筒上钢丝绳压板不少于 2 个,绳端固定螺栓扭矩(M12 螺栓≥40N・m),多层缠绕时导绳器应准确引导排绳。
- 电气与安全装置:
- 限位开关:上升限位触发时,吊钩与卷筒距离≥3 圈钢丝绳,下降限位需保留 2 圈安全圈数。
- 接地保护:外壳接地电阻≤4Ω,电缆绝缘层破损≥10% 面积时必须更换。
- 链条与链轮:
- 目视检查链环裂纹、扭曲,测量链环直径磨损(≥10% 原直径时报废),手拉葫芦的棘爪、棘轮啮合深度需≥齿高的 2/3。
- 链轮齿面磨损检测:使用齿厚规测量,齿厚减薄量超过 15% 时需更换,避免链条脱齿风险。
- 制动与传动效率:
- 环链葫芦:空载时手动拉链条应无卡滞,额定载荷下制动下滑量≤50mm,制动盘表面油污需及时清洁。
- 机械千斤顶:
- 螺旋千斤顶:螺纹副间隙≤1mm,螺杆直线度偏差≤1/1000,顶升过程中晃动量≤5mm。
- 齿条千斤顶:齿条齿面磨损≤20%,棘爪弹簧弹力需确保制动可靠,无载荷时下滑量≤5mm。
- 液压千斤顶:
- 油缸密封性:加载至 1.25 倍额定载荷,保压 5 分钟,压降≤5% 为合格,密封圈老化导致的渗油需立即更换。
- 卸荷阀测试:缓慢打开卸荷阀,活塞应平稳下降,无突然下滑或卡滞现象。
案例:某车间电动葫芦吊钩坠落事故
检测发现,该葫芦钢丝绳已使用 3 年,未按周期更换(推荐使用寿命 2 年),且日常未润滑,导致局部锈蚀断丝。断裂前钢丝绳断丝数已达总丝数 15%(标准规定≥10% 报废),司机未及时发现隐患。整改措施:①建立设备档案,记录钢丝绳更换日期与润滑记录;②安装断丝检测传感器,实时监测钢丝绳状态;③培训操作人员掌握 “五看” 检查法(看断丝、磨损、变形、润滑、固定)。
- 每日使用前检查:
- 电动葫芦:点动测试限位开关、试吊 10% 额定载荷,检查运行是否平稳,制动是否可靠。
- 手拉葫芦:拉动链条空运行 3 次,确认无卡阻,吊钩防脱装置灵活闭合。
- 月度深度维护:
- 清洁电动葫芦减速器,更换齿轮油(粘度等级 ISO VG 220),检查联轴器弹性圈磨损(裂纹≥2mm 时更换)。
- 润滑千斤顶螺杆 / 油缸,使用锂基润滑脂(-20℃~120℃适用),避免润滑不足导致部件磨损。
- 年度全面检测:
- 电动葫芦:进行 1.25 倍额定载荷静载试验(持续 10 分钟),测量主梁下挠度(≤跨度 1/700),校验电机绝缘电阻(潮湿环境≥2MΩ)。
- 手拉葫芦:拆解检查轴承间隙(径向跳动≤0.1mm),链条磁粉探伤,排查隐蔽裂纹。
- 载荷管理:严禁超载使用,电动葫芦载荷显示误差>5% 时需校准,手拉葫芦铭牌模糊不清时禁用。
- 环境适配:潮湿环境选用 IP54 防护等级电动葫芦,粉尘场所定期清理电机散热孔,避免散热不良导致电机烧毁。
- 报废机制:达到设计寿命(通常 8-10 年)或关键部件(如卷筒、制动环)磨损超标的设备,必须强制报废,不得降级使用。
轻小型起重设备的检测与维护常因 “结构简单” 被忽视,但却是预防吊钩坠落、链条断裂等事故的关键。通过明确检测标准、规范日常检查流程、建立全周期管理档案,可有效提升设备可靠性。使用单位应针对这类设备制定专项维护计划,重点关注易损件(钢丝绳、链条、制动装置)的状态,确保轻小型设备在频繁使用中安全可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