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理垫的 "失能者守护"—— 从渗血扩散图看医用级检测标准
时间:2025-03-17 17:09:01 点击次数:0次
在模拟病房环境(37℃,湿度 70%),检测员用新鲜猪血模拟渗液:
- 初次渗透时间:10ml 血液垂直滴注,合格护理垫需在 3 秒内吸收(标准≤5 秒)。某品牌因 "表面拒液" 导致血液堆积,增加压疮风险。
- 防回渗测试:吸饱 50ml 血液后加压 1kg,30 秒回渗量<1g。优质产品的导流层与吸收层配合紧密,某低价产品回渗量达 3.2g,导致床单反复污染。
- 持液量测试:24 小时水分保持率>90%,防止液体蒸发导致的细菌滋生。某护理垫因 SAP 树脂含量不足,持液量仅 65%,夏季出现异味。
- 细菌菌落总数:每克不得超过 100cfu,检测员在无菌室进行平板计数。某医疗机构采购的护理垫检出 890cfu/g,溯源发现仓储潮湿导致霉变。
- 真菌控制:不得检出致病性真菌,实验室通过沙氏培养基培养 7 天。某批次检出白色念珠菌,源于生产过程中空调系统污染。
- 抑菌性能:对标注 "抗菌" 的产品,需通过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测试(≥50%)。某宣称 "防褥疮" 的护理垫实际抑菌率仅 18%。
- pH 值平衡:接触皮肤面 pH5.5-7.5,用酸度计测试浸泡液。某中药护理垫因生物碱残留,pH 达 8.9,导致接触性皮炎。
- 可迁移性荧光剂:紫外灯下无荧光反应,某 "加厚款" 护理垫因面层原料不合格,荧光剂迁移量 0.07mg/cm²。
- 甲醛释放量:采用气候箱法,需<0.05mg/m³。某代工厂因胶水不合格,甲醛超标 3 倍,导致使用者呼吸道刺激。
- 压疮预防测试:在模拟人体皮肤的硅胶膜上,测试护理垫的摩擦系数(≤0.4)。某产品因面层粗糙,摩擦系数 0.7,导致卧床患者皮肤擦伤。
- 透气性验证:透湿量>1500g/m²/24h,保障皮肤呼吸。某 "防水型" 护理垫透湿量仅 800g,连续使用 4 小时出现湿疹。
2023 年某养老院爆发集体感染,送检护理垫发现:大肠杆菌超标 12 倍,检测员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(PFGE)技术,锁定污染源为洗涤中心的共用洗衣机,交叉污染导致耐药菌传播。
医用护理垫认准 "YY/T 0616.1",家用护理垫选择 "GB/T 28004.6-2024"。查看吸水层数(建议 3 层以上)和克重(≥80g/m²),拆开后检查有无 "浆块"(劣质绒毛浆),闻有无 "酸味"(可能是 SAP 树脂未中和)。